与北塔不同,撞击南塔的飞机从大楼偏南侧撞入,使得南塔北侧受到的冲击较小,至少有一个楼梯道(通道A)在大楼被撞后仍保持畅通。18个在遇袭时处于撞击区域或上方的人——最高位于91楼的人——得以通过此楼梯道逃脱。然而,由于错误的指挥和混乱的通讯,六百多名被困者无法得知A通道仍然畅通的消息,相反,他们试图涌上屋顶,等待直升机救援,然而通往屋顶的门是锁着的。由于不断有碎片掉落,地面上的伤亡也不断增加。为了躲避碎片和跳楼者,救援人员要求平民通过地下商场撤离。有具体多少人跳楼不得而知,但跳楼者基本都集中在北塔。世贸中心三号楼的屋顶据报告有大量的跳楼者尸体。一名正在执行任务的消防员被跳楼者砸死。
9:59分,南楼倒塌。倒塌时南楼顶端等待救援的人全部遇难。地面也有大量人员,包括消防员和警察,来不及躲避而死亡。在其后的一段时间,由于火势猛烈,一些位于北塔楼内的救援人员得到了撤离大楼的指令,但有些消防员由于通信不畅未能得到消息,而是继续往上爬以搜寻被困者。这些当中的许多人最后也遇难。
根据统计,至少有200人死于电梯内。南北双塔均有人员困于电梯而死。飞机的撞击毁坏了许多电梯的缆绳,导致这些电梯失去支撑坠落,造成不少伤亡。从电梯逃离的人,许多是因为飞机撞入大楼时电梯门刚好是开着的。根据事后统计,世贸双塔198部电梯中,共有64部电梯的缆绳经过撞击区域。这64部电梯中有48部没有人活着出来。世贸中心的电梯在事后受到批评,其全新配备的反扒门装置阻止了人们扒门逃离电梯,而统计显示凡是被困在这种配备新型反扒门装置的电梯里的人,没有一个人能够活着逃出来。
统计资料处于撞击区域以下的人生还率高达99%。但也有不少例外。北塔92楼整层楼处于撞击区域以下,但无人能够逃生。此外,还有一些人由于积极参与救援耽误时间、或因体能原因下楼速度过慢而未能逃出,还有一些人纯属不走运。例如,有13个处于北塔83楼的人撤离时被掉落的天花板挡住去路,往回走时又被后方掉落的天花板堵死,最终被堵在一个墙角无法动弹,直到大楼倒塌也未能逃出。
从该事件可以看出,乘坐电梯是非常危险且不可取的。如果住在高层住宅,住在二三十层,跑下楼要很长时间,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什么,根本无法预知。如果可以乘坐电梯,那就会快多了。
又这样的想法很正常,但传统的消防常识告诉我们,发生火灾的时候是不能乘坐电梯的。
实际上火灾有很很多不确定性的,有很多情况是我们无法预知的。比如断电的情况是非常容易发生的,而且着火之后,电梯竖井会成为一个巨大的烟囱,一旦烟气进入,会迅速蔓延,所以我们建议发生火灾的时候还是不要使用电梯。
那为什么国外很多火灾疏散也都使用电梯。真的是说使用电梯没有问题吗?
专家说的是“可以有条件地使用电梯”,2009年,美国发布的《生命安全规范》(NFPA101-2009)的附录B中,也有这样一条说明“在火灾情况下,可以有条件地使用电梯”。
什么叫有条件地使用电梯呢?
这个前置条件其实并不是对逃生者而言的,他指的是电梯行业的技术条件。可能大家都知道消防电梯这个概念,主要是供消防员进行灭火与救援使用的。消防电梯有独立应急供电线路,也有很具体的防烟要求。民用电梯如果作为疏散使用,要具有更详尽的技术要求。目前,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已经对此进行了研究,电梯疏散是一项系统工程,火灾情况下有条件使用电梯疏散,需要一系列技术保障手段作为支持,想要真正投入使用,要需要一些时日。
所以说,现在利用电梯疏散的设施还不完善,发生火灾的时候,我们还是应该通过疏散楼梯逃生。
本文来源电梯管家:http://www.edtyun.com/News.html?id=32
关注微信公众号:梯友
一个专门共享电梯知识的圈子
一个专为电梯人打造的社群
一个专为电梯人解决问题的平台
一个分享关于电梯的那些人和事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